中国天线设备网 - 天线设备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技术要闻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政策法规 > 自己动手拆卫星、组装天线......国内首颗小学生参研立方星今年将发射
V.biz | 商业搜索

自己动手拆卫星、组装天线......国内首颗小学生参研立方星今年将发射

信息来源:vooxoo.com   时间: 2021-04-21  浏览次数:1

  “乘着风,飞向月,赴那千年的约;乘着梦,飞向月,回望那蔚蓝世界……”这首由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伢伢合唱团演唱的《向月》充分表达了孩子们的心声。4月20日,2021年中国航天日小学科普教育主题活动暨国内首颗小学生参研空间环境探测科普立方星“田园一号”发布会在南理工实小举行。发布会上宣布,“田园一号”卫星将于2021年10月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长二丁遥53”号运载火箭,运载升空。

  与南理工技术团队共同研究,小学生也能动手拆卫星

  在“田园一号”卫星科学实验室,几名同学熟练地展示着自己的操作。“这是单元立方星,我通过电脑改变其中动量轮的速度,从而控制它的斜角,模拟它在太空中的姿态。”五(6)班许天麒同学向记者展示,当立方星达到某一特定角度时,可操控其停止摆动,并通过摄像头拍下当前角度的照片。

  南理工实小“田园一号”课程负责人,学校科学组组长吴凡老师告诉记者, 2019年9月,学校的钟山少年科学院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开启深度合作,小学生也能参与卫星发射的研究工作。吴老师介绍,在研究过程中,小学生能做的事儿可多啦!从认识卫星系统结构、了解电源电路设计、学习电压测量到对单一立方星进行拆解、组装八木天线,一群小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卫星数据发射与接收的原理。

  吴老师介绍,在项目推进阶段,学校通过卫星融创班级组建“小小航天讲解员宣传讲师团”,“讲述航天史·校园科技月”、“太空少年救援队——寻找来自星星的你”、“童眼看卫星”航天主题特色课程、“小卫星命名”征集等系列课程和活动,营造浓厚研究氛围。

  建立地面卫星信号接收站,学生在校园里能深度体验

  记者了解到,“田园一号”——中国首颗由小学生参与研制的空间环境探测科普立方星,在太空中将进行空间环境探测及国产元器件的在轨验证,是在国家航天局民用航天项目支持下开展的科研项目。2019年9月,学校的钟山少年科学院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深度合作,建立卫星融创班级,组建小学生卫星研制核心小组,与南理工廖文和副校长领衔的技术团队形成了研究共同体。

  在卫星研制阶段,学校建立了自己的卫星信号地面接收站,和田园一号卫星指挥中心。围绕“田园一号”的任务规划,卫星研制核心小组成员分成了不同的项目组往来与理工大学和学校研究室之间,开展深度实践。

  卫星在轨期间,学生利用学校的地面站接收卫星信号,实现对“田园一号”的长期管理监测。“田园一号”是承载着南理工实小学子科学梦想的起航星,它激发了小学生航天强国的意识,引领着学生向着航天事业更深更远处迈进!

  玄武区成立教育融合发展中心,联动高校和基础教育

  “南理工实小是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校的重要一员,始终致力于航天课程体系的打造和航天科普教育的创新。”南京市玄武区委副书记、区长钱维表示,在南京理工大学的支持下,理工实小依托大学的强大教研团队,围绕航天活动和科普教育主题,合作开展“田园一号”微纳卫星的项目研制,整个研制过程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对航天的兴趣和热爱,切实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这次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合作证明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是符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创新要求、是具有广泛合作前景并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玄武区将突出特色发展导向,广泛凝聚智慧,深挖文化内涵,努力探索契合玄武资源禀赋、富有玄武自身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

  高校资源如何辐射基础教育,如何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活动现场,由南京理工大学、陆军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南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联盟单位及孝陵卫地区学校共同组建的玄武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中心挂牌成立。

  据了解,该中心的成立将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供更为立体的学习平台,为构建基础教育高质量育人体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再增发展动能。当前,该中心主要聚焦于现有高校成员单位和孝陵卫地区基础教育学校。随着实践探索不断深入,该中心将不断增加市内外高校力量,逐步将融合发展成果惠及全区百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欣 李晨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天线设备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