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新年来临,时间从未改变前行的脚步。 回顾2019年的履职经历,自治区人大代表赵耐香既深入乡村、社区,也10多次参加专题调研、座谈交流、执法检查等活动。 “这种既通‘天线’又接‘地气’的履职方式,不仅让我学习领会党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还把准群众脉搏,反映人民关切,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赵耐香说。 赵耐香的履职经历是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的缩影。 过去一年,全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代表服务工作,不断提高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实效,有效解决了代表如何履职、怎样履职的问题,真正架起了各级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一年到头,各种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去年10月,自治区人大代表、同心县河西镇杨河套子村教师周琴参加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活动,对全区法院执行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并反映不少她所在选区老百姓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今年,周琴的建议不再局限于教育领域的事,她还关注新农村建设、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热点问题。 “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学习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履职更得心应手了。”周琴说。 “过去,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的代表存在‘坐听、不发言’的现象,代表归属感不强、履职积极性较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代选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重大情况向代表通报等制度,激励代表更好地履职尽责、出新出彩。 开会前主持人先介绍参会代表,会议专设代表发言环节。这样的方式不仅为代表提供建言献策的机会,也督促代表认真履职,把真知灼见带到会场上来。如今,代表参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各项活动已成为常态,去年,70人次代表列席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会议,120人次代表参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 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是自治区人大代表工作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去年,全区1885个“乡镇代表之家”、街道(社区)代表联络站(室)等“双联”活动阵地和1618个代表小组活跃在城乡的每一条“神经末梢”,了解实情、反映民意,及时将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愿望要求反映上来,打通了代表联系选民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自治区人大代表向大会提出224条建议,截至目前,代表建议已全部办结并答复代表,办结率达100%,问题解决率从2018年的78.4%提升至90.6%。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为何如此高效率、高质量?我区探索的代表建议办理机制给出了答案:大部分代表建议交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有关组织办理,各部门高度重视、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同时,建立代表建议重点督办机制,将8件代表建议进行重点督办,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实地到厂矿企业、学校医院、社区农村调研督办,最大程度地解决问题。此外,我区还继续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纳入政府效能目标考核,激励各部门加大代表建议办理力度。 “建议刚提出,立即有单位和我对接。”提及建议办理情况,自治区人大代表邵珠宝连连点赞。 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邵珠宝等代表提出,全区老旧小区改造存在“瓶颈”问题,建议加大力度。 承办单位在对全区老旧小区摸底的基础上,明确了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计划逐年完成改造任务。 “办理建议不含糊、不敷衍,路线图、时间表很清晰。”邵珠宝满意地说,去年,我区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8亿元,累计改造150个小区,惠及2.8万户群众。一年来,自治区人大代表工作还有不少亮点可圈可点: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深入基层,了解代表所需所求。针对部分代表提出的代表活动经费使用不规范、无固定工资收入代表参加履职活动的临时补助没有标准,代表在闭会期间联系人民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等产生的直接费用无法报销等问题,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一系列措施,为每名代表每月发放100元活动补助;对无固定收入的代表参加履职活动期间,每人每天补助150元。 针对代表网络履职途径滞后的现状,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在前期统筹规划、到区内外深入调研、论证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代表网络履职平台建设方案,目前平台正在加紧建设中。 邀请区内外专家学者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自治区人大代表、各市、县(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举办讲座,同时举办各类培训班,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推进自治区人大代表工作深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回顾过去,步履坚实,硕果累累。新的一年,奋进正当时。(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姜璐 实习生 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