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人
核潜艇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重器,以其能够在深海里来无踪去无影而成为最强的战略威慑型武器,但是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在深海活动的核潜艇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与外界进行通讯和定位。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核潜艇需要上浮至海面,通过伸出水面的天线密集接受和发送信息,这样就增加暴露的危险,因此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各个军事强国都在寻找各种方法。
中国在华中地区建立一座"极低频探地工程"超级天线阵列,占地面积相当于五个纽约市大小,可能将用于提升中国核潜艇的远距离通信能力。
报道称,这座天线阵列占地约3700平方公里,尽管面积很大,但是看上去与普通电网没有区别,间谍卫星难以辨别;而该天线阵列能发射极低频信号,不仅能在大气层中传播,还能穿透地壳,隐藏在水下的潜艇也可以接收到它的信号,因此核潜艇不需要再浮出水面接收指令,大大降低了暴露的风险。
报道还提到,目前美国海军转用甚低频对潜通信技术,但冷战时期曾建造过一个类似天线阵列,只是占地面积较小。外媒很快就对这篇报道产生了兴趣,有美国媒体臆测,中国此时建造这样的天线阵列,正好和094型核潜艇建造工作同步进行,因此他们认为中国正在加强水下力量,尤其是水下的核威慑能力。
美国《战区》网站认为,中国的WEM超级天线阵列可向深海航行的核潜艇发射指令,能迅速提升中国远洋对潜通信能力,确保中国核潜艇能长时间潜伏在水下不被发现,这对中国提升海基核力量至关重要。
但事实上,外媒炒作的这个巨型天线,实际上是中船重工联合中国地震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建造的"地下资源探测、地震电磁异常监测和地震预测"科学设备,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地下资源探测深度和探测精度。
该项目已经在2010年启用,中国官方此前也曾多次报道,这次外媒拿来炒作,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无非是为了渲染中国威胁论罢了。
事实上,中国海军瞄准的核潜艇水下通讯技术,并不是这种传统的通讯技术,因为极低频和甚低频无线电通信有许多弊端,已不能满足现代网络中心战的要求。早在2013年6月26日,中国海军网就曾经刊发了一篇题为《量子技术:潜艇通信的下一场革命》,文章探讨了潜艇使用量子通讯技术的可能,指出量子通信在国防和军事应用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广阔前景,随着中国量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这样的探索或许正在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