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年的第一天港媒就报道了一则新闻,他们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说中国在华中地区搭建了一座“极低频探地(WEM)工程”超级天线阵列。这个天线阵列占地面积差不多有五个纽约市大小了,大约为3700平方公里。因为从其外观来看与普通的电网并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就导致间谍卫星一直以来并没有发现它的存在。而且他们还猜测说这个天线阵列可能是用来提升中国核潜艇的远距离通信能力的。并且因为它的位置处于中国内地的偏远地区,如果敌人来摧毁的话,难度大大的提高了很多。
这个报道一出很快就引发了不少西方媒体的讨论。美国的某个网站认为,中国的WEM超级天线阵列可向深海水域的中国海军战略核潜艇发射指令,以后中国潜艇就可以一直待在海底,完全不需要再露出水面接收指令了,这对如今已经非常强大的中国海军无异于如虎添翼!
为什么媒体对这则消息如此关注呢?要知道潜艇在水下运作的时候基本上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并且基本上不会和地面互动的,因为主动发送长波通信对于潜艇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这样特别容易被敌人发现。所以潜艇在战争中就必须在水下航行,这就导致了它们不能及时获取战争情报了解当前的情况态势。因此必须依靠与地面保持通信来获取相关信息, 但由于海水中存在着一定的导电介质,传统的无线电波没办法在海底进行传递,这就对潜艇的通信造成了不小的难度。
目前世界各国的潜艇大部分采用的是长波/超长波对潜通信系统,这种通信系统是一种低频段工作的无线电波。在海水中,它的频段电波相较于其他电波来说比较小,并且通过海水来进行传播,在水下百米内基本无阻碍,且信号传播通路也比较稳定,基本上能满足在深水中进行对潜通信的要求。但它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发射时需要巨大的发射天线或者超高的发射功率,这会导致发射设备非常容易受到敌人的攻击。再加上传输频带窄,只能与岸上的基地进行单向通信,不能进行双向通信。还有就是它隐蔽性差,水下传输速率很低,潜艇主要还是要依靠上浮才能接收信息,这样一来就增大了潜艇的危险系数。虽然长波通讯有着不少的缺点,但目前还没其他更好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潜艇的通信问题。
现如今传出中国有了这样能提高潜艇通信能力的设备,也不外乎他们这么激动了。不过这则消息很快就被打脸完全是外媒的炒作。有记者查询了相关的资料信息,表示这个天线列阵其实是中船重工联合中国地震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建造的“地下资源探测、地震电磁异常监测和地震预测”科学设备。而且还被国家地震局官网多次进行过公开报道过,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民用设备就被说成了是核潜艇军用通信设施,真是让人一脸懵逼了!